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云南遴选热点】加强社会治理 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

小编:橙橙老师  来源:遴选公务员考试  日期:2021-10-12 阅读次数:

【云南遴选热点】加强社会治理 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8月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到西山区“平安金碧服务站”调研社区综治维稳等工作,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织密织牢无缝衔接、快速反应的城市平安网、安全网。
 

  二、命题预测

  1.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督促检查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求要形成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边境管控体系,加快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请你结合材料,分析云南省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边境管控体系?(1200字)。

  2.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云南时提出要“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请你结合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写一篇文章谈谈云南该如何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1200字)。

  3.云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请结合给定材料,写一篇云南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调研报告,供领导参阅(800字)。

  4.请结合材料,谈谈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500字左右)。

  5.近年来,云南省坚持走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带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路线,取得了显著成效。请你结合材料,总结归纳云南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经验材料(300字)。

  6.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云南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请你围绕这句话写一篇策论文,题目自拟(1000字)。
 

  三、理论精析

  ★基本内涵

  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内涵,即社会治理体制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当社会治理意指具体社会事务治理时,在大部分时候,社会治理与基层治理是重合的,即基层社会治理。

  ★治理目标

  一是化解社会矛盾。毛主席说有进步就会有矛盾,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这一时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部分在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

  二是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反映着社会成员对合理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和分配格局的诉求,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治理的具体目标之一,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衡量尺度。

  三是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各社会治理主体基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互动,焕发出来的创造力、持续力、生命力的总称。社会活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交往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激发与社会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活力。因此,社会治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关键在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一直以来,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关乎到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我国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有助于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把人民群众和党、国家团结在一起。基层是国家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党的执政基础是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越高,人们对于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国家秩序就越稳定。所以,这就要求扎根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国家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转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二是可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加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意味着人们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对物质层面上的满足,人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水平的追求。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健康安全、生活环境,并且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基层作为最接近群众的地方,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可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基层是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基层人民群众是使得党和国家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的主体,是推进国家发展进步的主体。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石。因此,只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才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只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体制及其社会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发展。在快速激变的今天,由于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控制过多资源的各级党政及其部门依旧习惯于传统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方式,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力量微弱,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然而,传统政府的唯一权力中心的现象并没有改变,导致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常被忽视,社会冲突难以平息,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二是合作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结构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各治理主体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能够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相反,当前社会中官民对立、群体性冲突日益频繁发生,公众质疑不断进入政府的视线。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一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合作共治的合作机制进行解决,但是,这种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无法有效应对现实中出现的大量问题。

  三是政府长期垄断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政府单一地、纵向地行使社会管理权力,客观上排除了其他社会众多力量的制约,导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不适应新发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价值实现难以符合社会各阶层的需求。由于政府长期垄断社会管理带来的障碍,在关键性的民生领域,如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投入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大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农村、沿海发达省份和内地落后省份等诸多的社会不公平。

  ★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法治社会建设。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法治社会建设,为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模式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大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依法治国、依法施政、依法执政,只有让法律监督政府行为,才能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只有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才便于培育和发展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等,使之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承载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拓展,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合作、互动、互补的良性关系,使它们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辅相成,完善社会治理结构,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与效能。

  二是以人为本,制定和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社会治理挑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缺失公平正义,导致分配不均,利益冲突增多,诱发激化社会矛盾,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进入了一个依靠公平正义规则建立新体制冶的制度创新阶段。为此,需要加快制定并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工作重点应是更多的从立法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同时,要更好地向全社会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作为社会松动的填充物,逐渐兴起并在社会生活领域崭露头角。大力发展第三部门,政府首先需要改革登记管理制度。要放松登记管理标准,进一步扩大直接登记的范围,改变过去双重管理制度对第三部门发展的约束。其次,要加大向第三部门购买服务力度。修改政府采购法,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再次,要完善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第三部门是公益性组织,政府不仅应该对其提供直接的财政补助,而且还应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其合理性收入给予税收减免。最后,加强第三部门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对第三部门的发展,一方面要鼓励其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规范。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组织的违纪违规行为,净化第三部门发展环境。

  四是增加社会治理中伦理道德的软约束。伦理道德,可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人的内在约束、调节社会的利益关系、确定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在新时期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道德伦理建设也需与时俱进,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伦理观,结合时代新发展,赋予新内容,又要以开放的姿态大胆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道德文化,兼容并蓄。同时要将伦理道德的软约束力和法治的硬约束力相结合起来,使社会治理更加有效顺畅。
 

  四、地方实践

  ★领导要求

  阮成发强调,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一手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一手推进边境地区建设,努力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要千方百计提升强边固防能力,强化五级书记抓边防的意识,抓紧完成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持续严打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进一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准备。要做好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尽早打通、逐步完善“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持续深化对缅交流合作,加快打造沿边城镇带、边境小康村。

  阮成发强调,要巩固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试点成果,一手抓边防稳固,一手抓边境发展,努力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要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抓紧完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做到严格、精准、智慧,坚决筑牢边境安全屏障。要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沿边开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积极建设面向印度洋的陆路枢纽,加快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努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要全域打造田园综合体,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实施一批康养旅游重点项目,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区,深化跨境旅游合作,打造国际知名的四季康养旅游胜地。要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好绿水青山。

  阮成发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快沿边城镇带、边境小康村建设,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努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做好禁毒防艾工作。

  ★推动措施

  一要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保护并传承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并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要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加快法治云南建设;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机制;建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组织发动群众工作机制,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切实维护边疆稳固。

  三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共商、共建、共享,务实深化各方面各领域合作,切实抓好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塑造力和带动力辐射到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

  四要强化边疆治理。“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受国际因素、发展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边境因素、生态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为国守边、筑牢西南安全屏障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担当起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把祖国西南边疆建设得更加稳固安全。
 

  五、素材积累

  1.名言金句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其生命力在于执行。

  如果制度成了“稻草人”,制度执行造成“破窗效应”,不重视制度执行,其治理能力必然低下,会出现各种跑冒滴漏、脱轨越界之事。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
 

  2.大作文框架

  框架1

  强化区域融合,推进社会治理

  组织联建,齐心协力“一盘棋”。

  利益联结,凝心聚力“一条心”。

  服务联动,形成合力“一张网”。
 

  框架2

  做强基层网格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延伸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打造党群阵地“红色矩阵”。

  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参与”。
 

  框架3

  让制度提升治理温度

  让制度提升治理温度,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让制度提升治理温度,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让制度提升治理温度,需要增强执行力度。
 

  框架4

  让中国制度支撑中国治理

  中国制度彰显以人为本的初心使命。

  中国制度坚持自我革命的优化提升。

  中国制度支撑中国治理的现代进程。
 

  框架5

  笃行“四字箴言”推进“云南之治”

  笃行“勇”字,勇于担当推进“云南之治”。

  笃行“真”字,踏实认真推进“云南之治”。

  笃行“巧”字,会干巧干推进“云南之治”。

  笃行“民”字,依靠人民推进“云南之治”。

 

  框架6

  扎实推进“云南之治”

  描摹制度“底色”,杜绝搬来“飞来峰”。

  描摹创新“底色”,不拘泥于“好模板”。

  描摹规划“底色”,协调联动“弹钢琴”。
 

  框架7

  “制”善才能“治”优

  洞察“时”与“势”。

  把握“破”与“立”。

  融通“制”与“治”。
 

  框架8

  深化创新融合 创新社会治理

  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以“小信息”汇成“大数据”。

  以“小气候”优化“大环境”。
 

  框架9

  把握“四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握改革创新这条生命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跟党建引领这条导航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扣基层主导这条中心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贴群众利益这条需求线。
 

  框架10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在加快补齐短板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释放城市治理活力。
 

  经验材料框架

  框架1

  促进云南城乡基层治理飞跃发展

  完善“靠党建来引领”的组织体系。

  解决“寓治理于服务”的民生诉求。

  坚持“以改革释活力”的机制创新。
 

  框架2

  做好基层治理加减乘除法

  做“赋权明责”的加法,把重心放到基层一线上来。

  做“沉疴积弊”的减法,把目标聚到破解难题上来。

  做“党建引领”的乘法,把堡垒筑到群众身边上来。

  做“督察考核”的除法,把士气提到担当落实上来。
 

  框架3

  “四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握改革创新这条生命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跟党建引领这条导航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扣基层主导这条中心线。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紧贴群众利益这条需求线。
 

  框架4

  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

  理念驱动治理格局转变,从“单一管”到“多元治”。

  目标驱动治理方式转化,从“被动防”到“主动创”。

  需求驱动治理重心转移,从“粗线条”到“微治理”。

  科技驱动治理动能转换,从“数据多”到“数据活”。
 

  框架5

  打造现代化治理新航船

  坚持党建引领,把稳航向之舵。

  坚持建章立制,筑牢船身骨架。

  坚持群众路线,鼓满前进风帆。
 

  框架6

  打造社会治理的云南样本

  夯实民生之本,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织密民生之网,打造可持续社保体系。

  创新民生之治,让社会细胞健康活跃。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调研报告框架

  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调研报告

  一、工作成效

  (一)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依法治理工作纵深发展。

  (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卓有成效。

  (四)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五)严打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二、主要经验

  (一)切实完善各项责任制。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二是硬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三是细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

  (二)扎实开展严打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坚持“露头即打”,强力打击刑事犯罪。二是切实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三)着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全力打造平安乡镇。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强化宣传,营造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

  (三)落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四)严密防范,有效遏制邪教活动。
 

  讲话稿框架

  在全省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在思想上再发动

  一是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呵护。

  二是形势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应势而动。

  三是问题不容忽视,亟待我们加以解决。

  二、丰富内涵、强化举措,在内容上再充实

  一是让基层强起来。

  二是让干部沉下去。

  三是让工作实到位。

  三、加强领导、传导压力,在责任上再落实

  一是领导力度不能减。

  二是督查强度不能弱。

  三是责任捆绑不能松。
 

  在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的成绩

  一是紧扣中心工作,抓好统筹协调。

  二是紧贴各地实际情况,找准抓好载体。

  三是紧抓新媒体科技应用,有效搭建平台。

  四是紧密联系群众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二、找准紧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规定动作做不深、做不透。

  二是自选动作找不准、抓不实。

  三是创新典型项目少、宣传少。

  四是基础工作不深入、不扎实。

  三、精心组织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新活动

  一是实施网格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二是实施综治信息系统实战能力工程。

  三是实施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提升工程。

  四是实施治安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五是实施三级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四、落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法治保障。

  二是坚持科技设计、统筹安排。

  三是坚持富集要素、强化保障。

  四是坚持落实责任、严格奖惩。
 

  在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清醒认识城市战略定位,切实增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需要精细化的传承。

  二是城市发展使命的地位,需要精细化的打造。

  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需要精细化的支撑。

  四是向西向北“桥头堡”的使命,需要精细化的保障。

  二、坚持新思维、新理念,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目标迈进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 “人性化”城市。

  二是要做到“规范为纲”,打造“标准化”城市。

  三是要体现“舒适舒心”,打造“宜居化”城市。

  四是要善用“大数据思维”,打造“智能化”城市。

  五是要强化“依法治市”,打造“法治化”城市。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

  二是要完善规划方案。

  三是要加大宣传动员。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1

  云南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需多关注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当前,实现社会由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时代所需,势在必行。云南省作为西南边陲多民族省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农村基层基础相对薄弱,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农村治理难度要大于城市,因而需要更多关注农村。

  坚持党的领导,更加关注农村党建。“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党的领导,社会治理就没有“主心骨”,就像航行的帆船没有了灯塔,就像岸边的沙子是一盘散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农村社会治理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只有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才能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因此,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有条不紊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农村群众。历史发展表明,农民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新时代,农民成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不能取而代之;要关心农民群众冷暖,解决农民群众困难,回应农民群众关切,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治理、自我监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氛围,这样才能“众人拾材火焰高”,才能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步伐。

  坚持统筹兼顾,更加关注农村治理。社会治理包罗万象,要以农村为重点,以网格为单元,坚持“十指弹钢琴”,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融合发展,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发展环境,治理社会顽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精准施治、多元同治、共建共治、依法综治,打造党建有力、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平安和谐、文明祥和、产业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加速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助推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省早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云南需要更关注农村,在农村治理与建设上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努力汇聚合力,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落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云南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
 

  大作文2

  事务文书

  强化社会治理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昆明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

  近年来,昆明市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社会治理“1566”工作思路,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为中心,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项目化“五化”发展,加快构建社会治理“组织运行、政策制度、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群防群控、激励保障”六大体系,持续提升“统筹指挥、系统集成、民生保障、群众工作、风险防范、创新实践”六项治理能力,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子。

  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路径把稳社会治理“方向盘”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党建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组织体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委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7个专项组,新组建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工作部门,高位统筹推进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在各县(市、区)组建工作专班,街道(乡镇)成立社会建设办公室,社区(村)明确专人负责,初步构建起统一领导、运转顺畅、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二)加强系统观念,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规划纲要》等社会治理有关文件制度,明确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7个方面,编制“1+7+N”政策制度体系,初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政策制度。首次启动编制昆明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为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好发展蓝图。

  (三)加强科学指引,建立评价体系。按年度出版《昆明社会治理发展报告》,率先编制“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提出46项社会治理指标,并将指标分为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构建起能“量化”评价社会治理的科学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昆明市社会治理测评体系、昆明市创新社区治理测评体系,推动社会治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二、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核心任务提升社会治理“满意度”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基层倾斜。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全面推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134个市级机关党组织、24195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活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破解审批“三多”问题,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106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完成了“一网四中心”平台建设,实现全市政务“一窗办”“一网通办”和“数据共享”。

  (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2年。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综合医疗水平达到西部一流,全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41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6%以上。

  三、坚持把多方参与作为关键举措注入社会治理“原动力”

  注重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探索“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印发《昆明市关于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的意见》,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区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目前,在昆明活动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达1.1万个。

  (二)全面推动社区民主协商。推动各社区建立“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协商民主“五议工作法”,通过民情恳谈会、民主议事会、社区论坛、社区评议会、听证会等协商形式,鼓励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全市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率达90%以上。

  (三)深入开展社会动员。印发《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着力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居(村)民代表会议平台、基层协商共治平台、公共资源共享平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平台、治理能力提升平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社会治理资金支持平台9大共治平台,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推进社区“楼栋长”、乡村“十户长”队伍建设。把社会动员组织体系直接建在群众中,将“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离退休干部、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等群体整合优化,选为“楼栋长”“十户长”,充实社会治理基层队伍,让社区居民从“幕后”走到“台前”,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截至目前,全市1527个社区(村)共选聘“楼栋长”12811名、“十户长”18893名,覆盖了全市89.7%的社区(村)。

  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支撑激活社会治理“大引擎”

  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将全市主城区划分为1272个网格,按照“五员入网”等模式加强资源配置和力量配备,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和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力量,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突出社会治理科技支撑,实施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治理、智慧社区等22个智慧城市专项建设,着力构建综合智能的大交通体系、协同融合的大治理体系、安全可控的大监管体系、立体防控的大安全体系、绿色智能的大生态体系,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开展试点创建示范带动。在市级层面,推进“五个一批”示范工程;在县区层面,选取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安宁启动全域创新试点;在街道和社区层面,选取100个社区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示范点,选取100个小区打造“百佳示范小区”,涌现出了五华区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盘龙区“民生小实事”、官渡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等一批治理亮点,通过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整体,推动全市社会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大作文3

  讲话稿

  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子

  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

  (2021年4月24日)

  昆明是云南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市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辖14个县(市)区,共140个乡镇(街道),170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695万。“十三五”时期,昆明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008.94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6733.79亿元,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31位。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位列全国城市第7位、省会城市第2位,获评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连续3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为昆明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昆明市委、市政府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系、改善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在社会治理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子。

  提升联动协同能力,着力构建组织运行体系,社会治理由“九龙治水”向“协同用力”转变。成立市委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委社会工委具体履行社会建设“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重点突破”职能,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设立常设部门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省会城市;在县区成立工作专班,街道成立社会建设办公室,社区(村)推行“楼栋长”和“十户长”,形成全面统筹、协调各方、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五级”治理组织链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发展、服务各族群众主渠道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覆盖,在全市77个街道建立党建联盟,493个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服务力量下沉,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社区减负增效,推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向民族聚居村派出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工作队,2020年共梳理排查社会民生领域9.34万件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率98.7%,群众满意率92.1%。

  提升系统集成能力,着力构建政策制度体系,社会治理由“条线探索”向“系统推进”转变。编制全市社会建设五年规划,构建“1+7+N”政策制度体系(“1”即规划引领昆明市社会治理中长期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7”即加强和提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水平的七个基础性文件;“N”即组织落实纲领性文件和基础性文件的若干配套文件政策、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制定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条例》地方性法规,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服务”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四中心”政务服务模式,推行“民生小实事”,政民互动共同解决“小区停车秩序整治”“厕所革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洗手设施全配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以上,全市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着力构建社会动员体系,社会治理由群众“旁观”向“热心参与”转变。昆明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7%,志愿服务组织4600个,志愿服务逐步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通过开展“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等系列活动,引导各族各界踊跃参与,“市民河长”“滇池卫士”“孝亲敬老之星”“抗疫英雄”“环保能手”纷纷涌现。100%的社区建立协商议事委员会,推行“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的协商民主“五议工作法”,通过民情恳谈会、民主议事会、社区论坛、社区评议会、听证会等协商形式,城乡居民和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着力构建激励保障体系,社会治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实施“五个一批”创建工程,打造100个城乡治理创新示范社区和“社会治理百佳小区”,建成金星社区“百家宴”、五棵树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糯黑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等一批特色示范品牌;与北京建立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机制,成立京昆社会治理交流服务中心,与驻昆高校搭建治理校地联盟,成立社会治理交流培训中心,选聘1700名大学生到社区(村)服务基层,选派边远民族地区乡镇、村社干部到主城社区实地跟班学习,满足基层队伍培训需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云上云”与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电子政务等并轨,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社会治理支撑。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着力构建群防群控体系,社会治理由“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整合辅警、治保调解、单位内保、社会保安、治安志愿者等力量15.4万人,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加强社会治安分色管理,昆明治安状况良好的乡镇(街道)达90%以上。推行“村级警务助理”机制,强化基础管控、延伸服务触角,有力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搭建各民族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平台,昆明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石林、禄劝、寻甸三个自治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各级示范点达2154个。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以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实施社会建设“六大工程”,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方法载体,全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昆明实践取得新的成效。
 

  大作文4

  锤炼干部能力 走出一条云南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要完成好这项政治任务,就必须把全面提升新时代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

  提升与群众交朋友的能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最牢的根基和最大的底气,增强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建设新时代干部队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牢牢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善于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做亲戚”,做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干部,愿意将影响云南治理体系、阻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痛点难点当作“掏心窝”话讲出来,愿意将贴实际、有实效的“土办法”说出来,充分吸纳群众的智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领号召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筑牢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制度根基。

  提升应急维稳处突能力。治理之道,莫过于安民。今年以来,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伤害,也考验着干部治理能力的高低。同样,国际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引起的利益碰撞、矛盾和冲突,都考验着每一名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新常态下的干部队伍要不断提升应急维稳处突能力,做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突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在紧急情况下临机决断,迅速控制局面,真正做到勇于面对危机,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才能确保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刻的变革中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提升运用现代化技术能力。“苟日新,日日新”,新时代知识总量成倍增长,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建设新时代干部队伍必须着力提高运用科技能力。要破除思想束缚,注重在思想深处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既不退伍落后也不超越客观实际。同时,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敏感,善于运用现代化专业技术、专业设备,锤炼和保持专业作风、专业品格,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化、大数据等新方法、新手段研究解决新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云南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锤炼能力,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效能导向,不断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也才能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保证。

以上即为《【云南遴选热点】加强社会治理 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云南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