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省市考点

【辽宁遴选热点】科技创新

小编:橙橙老师  来源:遴选公务员考试  日期:2021-10-13 阅读次数:

【辽宁遴选热点】科技创新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近日,《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下称条例)经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在省级层面出台的全国首部针对规范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改善辽宁的创新生态,引领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上新台阶。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F市推动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600字)。

  2.结合给定资料,请你总结S市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的经验做法,写一篇信息稿(5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D市统筹创新资源、建设全域创新体系相关情况,撰写一篇工作简报(600字)。

  4.辽宁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学习传达《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写一篇会议纪要(500字)。

  5.C市要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作交流发言,请你结合材料,为C市市长撰写一份发言提纲(1000字)。

  6.辽宁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具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辽宁要发挥辽宁科教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谋划、系统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路、吃技术饭。请你结合材料,围绕“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写一篇议论文(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重要意义

  一是关系民族前途命运。我国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中国要强盛,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是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国都千方百计筑强已有的科技优势,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三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对策举措

  一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二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

  三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四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五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四、地方实践

  ★基本情况

  辽宁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拥有高等院校11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拥有两院院士56人。近年来,辽宁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集聚科技要素,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科技事业不断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创新资源丰富的科技大省,取得了基础研究、战略科技、高新产业、民生科技四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省委书记要求

  一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创建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

  二要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要让企业当“盟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把各类创新资源投向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场、奔向需求,而不是奔向论文、奔向职称,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而不是挂在墙上。

  三要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让辽宁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有土壤、有养分、有阳光,茁壮成长。

  四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是“硬”的一面;制度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关系问题,是“软”的一面。“软”的一面要给“硬”的一面赋能,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

  五要找准辽宁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的着力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贡献辽宁智慧。要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贡献辽宁力量。

  ★省长要求

  一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努力攻克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带土移植、做好厚土培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二要立足振兴发展实际。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责任感。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谋划建设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要聚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精细化落实,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三要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跨界融合、系统集成能力,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增强产业持续创新能力,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对策措施

  一要选准主攻方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

  二要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创新高地,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专项,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布局辽宁。要加强科研攻关,赋能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着力点、扭住发力点、培育增长点,让“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谱写新篇章。

  三要做强企业主体。要推动成果转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让企业当“盟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更多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使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四要完善政策举措。要引育高端人才,把人才作为科技强省的关键力量,构筑更加开阔、更加协同、更具活力、更为优越的“引育用留”人才环境,既要抓好带土移植,更要做好厚土培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充分发挥各类资金资源“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投入科技创新。

  五要打造创新生态。要不断强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开展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的导向作用,以制度创新成果为科技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要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生态,树立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鲜明导向,吸引更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聚集。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才,围绕人的需求,把人的事情解决好,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创新环境,让广大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五、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贡献辽宁力量

  做优创新体系,实现“多数量”和“高质量”双提升。

  做大创新力量,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双结合。

  做强创新引擎,实现“外环境”和“内动能”双促进。
 

  按下科技创新的“加速键”

  坚决按下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快捷键”。

  坚决按下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组合键”。

  坚决按下制约科技创新发展因素的“删除键”。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澎湃科技创新动能

  厚植科技土壤,扎根向下,狠抓基础工作。

  澎湃创新动能,破土向上,紧咬攻坚目标。

  完善科创生态,万众一心,补齐发展短板。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在放权上做“加法”。

  在管理上做“减法”。

  在政策上做“乘法”。

  在分配上做“除法”。
 

  “三驾马车”拉动科技创新

  驾好“改革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快”。

  备好“人才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稳”。

  驭好“开放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远”。
 

  敢为科技创新人才出“硬招”

  在厚植沃土精心“育”上出“硬招”。

  在破除陈规科学“考”上出“硬招”。

  在兼容并蓄大胆“用”上出“硬招”。
 

  讲话提纲框架:

  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辽宁的政治任务。

  第二,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战略之举。

  第三,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

  第四,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精准发力,形成支撑科技强省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要在战略规划上重统筹。

  二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三要在创新生态上谋突破。

  四要在科技平台上聚要素。

  五要在人才集聚上求实效。

  六要在企业培育上出实招。

  三、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一要工作体系集成化。二要工作任务清单化。三要工作方式专班化。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贡献辽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辽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助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数量与质量、硬实力与软实力、外环境与内动能“双翼齐飞”中跑出发展“加速度”,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辽宁力量。

  做优创新体系,实现“多数量”和“高质量”双提升。在科技创新上,要注重创新平台的建设,将其作为创新成果“孵化器”,从基础设施、科研项目、成长空间和运行机制上予以充分保障,瞄准发展方向、聚焦现实需求、强化优势力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供给能力和转化效率,推动数量上成规模、质量上显成效,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上双发力,实现科技创新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突破性跨越。在做优、壮大创新体系中,坚持在数量和质量上协同发力,让看得见的趋势性深刻变化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推动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

  做大创新力量,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双结合。“不日新则日必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科技创新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战略性和专业性打造科技创新“硬实力”,突破“卡脖子”技术,从依靠合资加工到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更加成熟的技术打通研发过程中的“中梗阻”,提升科技支撑力。要高度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团队的建设。始终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政策,造就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流活水。

  做强创新引擎,实现“外环境”和“内动能”双促进。着眼提升科技创新外部环境,要紧贴实际创模式、建流程、强服务,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要通过“前引导+中支持+后跟踪”的模式,形成高效、全面、便捷的服务指引,促进技术、金融、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与顺畅流动,加快新旧能源间的转换,推动产业加快结构升级,加速迈进现代化进程。要通过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赋能科技创新,着眼“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加快置换,形成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未来是科技进军的时代。面向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征程,要凝聚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以躬耕扎实的精神继续奋发努力,再造新标杆,再创新图景,加快实现科技强省目标。
 

  按下科技创新的“加速键”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既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举措。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们要坚决放开步子、甩开膀子,扛起为千千万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的政治责任,激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奋力按下科技创新的“加速键”。

  坚决按下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快捷键”。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从农业、工业、能源资源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技术到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各领域科技发展相对滞后问题,都不断为科研工作发展方向点题,也迫切需要科技工作者审好题、答好卷。对辽宁来说,做到紧扣问题和需求选题,就要聚焦“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找准发力点,推动辽宁省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让科技创新少走弯路,切实提高创新成果服务振兴发展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

  坚决按下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组合键”。分散、低效、重复是目前创新体系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统筹谋划、整体规划,推动现有科技人才资源、创新要素、财政投入集聚,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向战略优势的转变。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牢牢将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广阔平台,为科技创新储备一流人才资源。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既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也汇聚一批海外高端人才,激活辽宁开放合作的科技因子。

  坚决按下制约科技创新发展因素的“删除键”。近几年,辽宁省创新生态正逐渐向好,科技型企业也日渐增多,但与发达地区比,还存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活,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一些科技领域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构筑更加开阔、更加协同、更具活力、更为优越的“引育用留”人才环境。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对职业道德、研究创新和转化能力等要素的评价,把真正爱科研、懂科研、想科研的科技工作者选出来、用起来。

  建设科技强省是加快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以时不我待的心态、脚踏实地的状态,为各类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露、肥沃的土壤,让科技创新的力量蓬勃生长。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澎湃科技创新动能

  创新生态好,则创新活力足。打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科技强省,是辽宁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着力点、突破口,厚植科技土壤、澎湃创新动能、完善科创生态,努力打造科技优势,为振兴发展提劲赋能。

  厚植科技土壤,扎根向下,狠抓基础工作。科技离不开人才队伍的长效支撑,要扎根向下,狠抓人才培育招引工作,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锻造坚实有力的人才队伍。要构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产业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生活服务环境,让科技人才在辽宁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成果有回报。要着眼长效发展,坚持教育为先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理念,将科技理念和创新意识融入到基础教育。要紧盯现实需求,科学合理招引人才,抛弃“只看学校不看专业”的一刀切式招引,全力改善人才缺口。

  澎湃创新动能,破土向上,紧咬攻坚目标。欲穷千里目,再上一层楼。科技创新重在克服困难,难在突破瓶颈,拥有了科创队伍,还需紧咬重大攻坚目标,积蓄力量、破土向上,为高质量发展打开创新大门。要明确奋斗方向,充分研讨科研难点、痛点,全面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之前的关系,集中优势力量搞攻坚。要开展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奖励,通过发现、选树制度性创新典型,激励辽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树立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要激发干事热情,将薪资待遇与创新进度相挂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全面澎湃创新动能。

  完善科创生态,万众一心,补齐发展短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科技创新不是单打独斗的“独角戏”,只有在各行各业形成科技创新热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要出台多项激励政策,主动保护正当合法的科创成果,鼓励各行各业投身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打造完备产业链条。要持续完善科创生态,聚力突出创新优势,全力补齐科技短板,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让科研付出及时得到汇报,形成“科创推动经济、经济反哺科创”的正向激励机制。

  事实证明,哪里的创新生态好,哪里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就多,哪里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也就更强。只要坚持不懈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破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打通创新链条、集聚创新要素,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振兴列车的引擎就会更加强劲、动力就会更加澎湃。
 

  信息稿:

  鞍山从四方面入手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鞍山市紧紧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多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4个方面重点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鞍山市积极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大力开展“院校合作”。其中,完善市政府与辽宁科技大学合作机制,还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持续推进与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开展地校合作。

  在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方面。鞍山市成立培育科技型企业工作专班,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达485家;申报雏鹰、瞪羚企业33家;两家企业通过初审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鞍山市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在全市范围内共征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5个,省厅入库9个、本地备案52个、储备4个。其中5个联盟的项目列入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深入实施“团队+项目”的“带土移植”工程,共征集域外“带土移植”重大技术创新需求10项,征集科技人才需求37个。

  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方面。鞍山市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与锦州银行鞍山分行合作创立了“锦科贷”,目前利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融资平台,完成7家公司2200万元贷款。不断完善科技机制体制创新,成立了全市创新生态工作专班,先后出台了《鞍山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印发《关于强化科技战略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攻关核心技术 延链补链强链 培育创新主体

  大连科技赋能做好“三篇大文章”

  大连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功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三篇大文章”行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实施科技赋能改造升级“老字号”。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针对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需求,加大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补齐基础零部件、核心功能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短板,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方向发展。

  实施科技赋能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针对大连石化产业精深加工程度低、“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加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从科研成果研发、孵化、中试到产业化设计的一体化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绿色化,石化产业“油头大、化身短、化尾小”局面有了极大改善,以中科催化、中石化催化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企业正在形成集聚之势,新型环保高效催化材料、手性医药中间体等高端化学品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实施科技赋能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大连市突出高科技成长性、高科技聚能性两条培育主线,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引育工程和高聚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平台化,形成越来越多的创新增长极。今年,共组织4批13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3741家;全市拥有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737家。
 

  工作简报:

  辽宁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

  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集聚科技要素,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在党的领导下,辽宁科技事业不断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创新资源丰富的科技大省,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成效显著。一是建成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3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3家,两院院士达56人,数量居全国前列。二是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和专业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举足轻重。三是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国产止裂钢等重大创新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四是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04%,进入全国前十位。

  战略科技实现突破。一是“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写入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二是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三是“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碳化硅复合材料助力“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探测宇宙。四是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8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高新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开发出工业智能机器人、超大型智能油轮、110兆瓦级重型燃机、128层螺旋CT、12英寸集成电路薄膜设备等300余项重大创新产品。二是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三是建设了10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园区。四是IC装备、软件、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民生科技效果显著。一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攻克核心关键技术37项,自主研发出移动CT机、无创呼吸机等抗疫先进成果65项,科技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累计派驻科技特派员5492人,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66项,带动农户23.8万户,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家,服务患者30余万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余万人次。
 

  表态发言:

  更好发挥教育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省委教育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技人才培养为己任,把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服务支撑科技强省建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高地。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文理、理工、医工、医理、农工等融合发展,构建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教育部和辽宁省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水平。

  二是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化校际、校所、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衔接。深入实施792个省级重点项目、542个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数字校园建设力度,服务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

  三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坚决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突出核心技术在辽宁应用、科技成果在辽宁转化、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在辽宁体现。
 

  加强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省教育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始终把高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竞争力、创新力、贡献力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推进以“军令状”和“揭榜挂帅”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实施首批42个“揭榜挂帅”项目,着力解决辽宁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共同设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195个产教融合“双百计划”重大项目,加强84个现代产业学院、120个校地校企研究院建设;统筹抓好16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凝练研究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高校横向联合技术攻关。鼓励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鼓励青年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以企业项目为依托,从生产技术难题中凝练技术研发方向,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同时,将科研中获得的最新知识与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打破企业优秀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任职的壁垒,将生产应用、科技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传授给师生及科研人员,参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教育教学管理环节。

  三是推动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开放共享。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搭建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方向,推动全省高校115个重大科技平台全部面向社会开放,推进成果转化、技术升级,共建创新载体,服务辽宁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
 

  座谈会发言: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助力辽宁科技创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署。当前,辽宁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协调好科技创新不同主体间的关系,需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推动全省科技改革发展的工作合力。统一战线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推进柔性引才、优化创新生态、充分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补齐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在“统”字上做文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一是树立统领的理念。促进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开展,需要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维为统领,做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顶层设计。站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聚焦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科技人才评价等各方面的“绊脚石”“壁垒墙”,推动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二是明确统一的目标。要彰显统战工作对科技创新人才的人文关怀,以吸引、关怀和服务科技人才的工作为统一目标,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三是运用统筹的方法。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的功能,可以通过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对广泛联系的各界人士进行优化配置,在科技合作中使各方利益得到兼顾和平衡。另外,要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掌握尺度:既密切交往,坦诚、主动为其服务,又严于律己,公私分明。

  在“导”字上下功夫,发挥凝聚共识优势,提振各界科技创新的信心。一是加强引导。科技创新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分工劳动,需要把各分工劳动主体的思想、行动和方向统一到共同的航向上。要加大引导力度,确保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措施为全省各界所熟知认同,结合知识分子等创新人才特点,激发其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助力辽宁科技创新发展赢得思想引导主动权。二是明确导向。明确尊重创新规律、保护创新成果、维护科技人才现实利益的导向,把政策的水浇透、把制度的肥施足。在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采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专利制度、针对性强的税收优惠等鼓励创新有效手段,确保科研项目在“去功利化”的取向下具有实用性。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制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措施,解决其住房、交通、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稳定性,促使科技人才形成愿为辽宁科技发展献计出力的主动意识。三是积极倡导。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破除“等、靠、要”等思想,强化其投入辽宁科技创新的内在自觉,在调动积极因素和化解消极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使科技创新真正取得实效。

  在“聚”字上求突破,发挥智力密集优势,为科技创新引资引智。一是凝聚各类人才力量。统战成员分布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要运用分类施策的工作方法,把分散的智慧力量揽聚成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大智慧。二是汇聚众家智慧。通过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形式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用,明晰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痛点堵点,为以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国家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党外知识分子科技研发、服务社会的优势。针对出国留学人员国际化思维方式和特点,拓宽其回国创业、为国服务的渠道。发挥行业组织、工商协会等各种组织作用,培养各界人士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三是集聚文化统战效应。改变传统统战工作思维模式,实施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引导,发挥“以文化之”的正向作用。通过各种统战活动使知识分子等创新人才了解辽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提升其思想认识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以科技创新中的先进典型为引领,为弘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营造浓厚氛围,画出辽宁科技创新发展的“同心圆”。

  在“融”字上见实效,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一是促进各创新主体相融合。统一战线以其强大的组织力和包容性,与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党派及新兴社会团体等具有广泛联系,这有助于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协调政府与企业、产学研及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协作、交流、协商,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成长、优化、孵化,助推政产学研用各相关主体的信息流动、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形成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协同创新链条。二是将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技创新不能自我循环、停留在象牙塔内,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因此,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促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三是与全球创新网络相交融。发挥统一战线桥梁作用,积极拓展与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联系,深化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省科技发展创新与国际接轨,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
 

  倡议书:

  学党史 办实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致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力量,以科技育新机、以人才助发展,值此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们谨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如下倡议:

  一、深入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力量奋勇前进

  学习百年党史,系统回顾党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仰望先辈们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的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坚定理想信念,将初心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头,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吸收精神的养分,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书写辽宁科技创新的崭新篇章。

  二、坚持服务人民底色,潜心研究集智攻关

  坚守服务人民的底色,胸怀科学梦想,践行科技报国。传承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切实发挥科技力量,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聚力“卡脖子”技术攻关,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办实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扛起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光荣使命。

  三、筑牢科创科普两翼,勇毅担当奋进新征程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投身科技事业发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决策论证、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勇做创新争先的开拓者。积极投身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科技志愿服务,发挥专业优势,承担科普重任,为群众办实事,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添砖加瓦。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新时代赋予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即为《【辽宁遴选热点】科技创新》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辽宁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