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遴选高频考点

【遴选高频考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小编:橙橙老师  来源:遴选公务员考试  日期:2021-09-15 阅读次数:

【遴选高频考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市考察期间,来到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养老服务开展实地调研,强调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看法(400字)。

  2.结合给定材料,请你分析G省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600字)。

  3.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T市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做法,撰写一份经验材料(600字)。

  4.近日,民政部将赴F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专题调研,假如你是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负责对接,请你写一份接待方案要点(400字)。

  5.S省决定召开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C市要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为C市市长撰写一份座谈会发言提纲(1000字)。

  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全社会都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我们就能更好应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工作实际,围绕“养老服务贴心,老人生活舒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000-1200字)。

  三、理论精析

  ★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动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从保障特困人群向保障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的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转型,为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为19.6万个,床位761.4万张。

  ★重要意义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广为牵挂的事。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银发经济”潜能,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有利于增加社会整体活力,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支撑。

  ★存在问题

  一是养老基本服务发展不够充分,养老机构建设速度滞后,还存在老年人“住不上”的问题。

  二是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医养康养结合不够紧密。

  三是养老服务领域不够丰富,面向老年人提供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四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九成以上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尚未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工作格局。

  五是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尚未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

  六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质量不够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对策措施

  一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确定保障范围,其余床位允许向社会开放,研究制定收费指导标准,收益用于支持兜底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制定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细化评审标准和遴选规则,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监管。

  二是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聚焦减税降费,养老服务机构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研究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所得税支持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质等为理由拒绝执行相关价格政策。

  三是提升政府投入精准化水平。接收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不区分经营性质按上述老年人数量同等享受运营补贴,入住的上述老年人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全面梳理现行由财政支出安排的各类养老服务项目,以省为单位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重点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机构运营、社会工作和人员培养等服务。

  四是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支持在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商标品牌,对养老服务商标品牌依法加强保护。对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得要求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开展城企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行动计划。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五是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研究设立全国养老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组织开展国家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养老护理员关爱活动,加强对养老护理员先进事迹与奉献精神的社会宣传,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六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时要为养老机构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医疗保障部门要根据养老机构举办和内设医疗机构特点,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完善协议管理规定,依法严格监管。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促进农村、社区的医养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七是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组织开展养老照护、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打造“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

  八是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运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探索建立老年人补贴远程申报审核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加强老年人身份、生物识别等信息安全保护。

  九是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和及时发现意外风险。推广“养老服务顾问”模式,发挥供需对接、服务引导等作用。探索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接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孤寡、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委托,依法代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就医等事务。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其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社会活动。

  四、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全力打造养老服务“升级版”

  “系统+并轨”模式,实现“责任网”全贯通。

  “群体+问题”导向,实现“保障网”全覆盖。

  “互动+监管”运维,实现“服务网”全公开。
 

  念好“养老经”才能“都挺好”

  加强保障,构筑养老体系三大支撑。

  多元供应,推广养老服务三大模式。

  改革创新,实现养老发展三大融合。
 

  爱暖桑榆 情寄夕阳

  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养老工作合力。

  培育多元主体,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

  完善制度保障,让养老服务更有份量。

  导入“智慧”元素,让养老服务更有容量。

  注入人文关怀,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有所医,老有所安。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讲话提纲框架:

  在全省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的讲话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第一,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际举措。

  第二,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内在要求。

  第三,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有力支撑。

  二、把握工作方向,着力破除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

  一要着力优化结构,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二要着力完善制度,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发展。三要着力强化责任,切实履行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四要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五要着力加强管理,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强化组织领导,奋力谱写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要坚持统筹规划。二要强化属地责任。三要加强督促指导。四要形成工作合力。
 

  五、范文赏析

  大作文:

  全力打造养老服务“升级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银发浪潮”下,我们要举全民之力织密“责任网”“保障网”“服务网”,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更全方位、更高层级、更加优化,通过“升级版”服务,让全社会老年群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系统+并轨”模式,实现“责任网”全贯通。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人伦关系的基石、民族文化的瑰宝。要以构建“党委、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养老系统工程,广泛开展智慧民生各项工作,织牢养老“责任网”,促进保障措施、配套设施、资源要素等协同运转,让顶层设计精准对接到人、到物、到点,畅通循环“谁来养、怎么养、用什么养”的基本路径。要在改革创新中明晰“权利、责任、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广泛运用“互助养老”新模式,促进养老金制度更加普惠公平,拓展“报团取暖”显著优势。养老不论是在家、在社区还是在机构,都要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不断深化城乡社区各项产业集群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养老、孝老、敬老”三维运转,实现同向发力、互为支撑。

  “群体+问题”导向,实现“保障网”全覆盖。根据相关预测,在“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要以五保老人、孤寡残疾老人特别是独居和“空巢”老人群体为导向,关注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需求,着力消除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的数字鸿沟和心理落差,始终把安全保障放在首位,推动生活保障、服务保障等措施落地生根。要构建供需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员共同参与、多层级保障兜底的良性循环中,有效破解政策支撑、资源支持等体制机制性障碍,有力推动养老保障资源全覆盖。要以更好适应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在研判“用户市场”形势中及时调整作战攻略,避免“上下一般粗”和“一刀切”,在跟上改革节奏中促进各项举措能“横向到边、执行到底”。

  “互动+监管”运维,实现“服务网”全公开。要构建“党建领航、创新驱动”养老体系运维大格局,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认领、办理、跟进、回访等工作,在与服务主体的互动交流中发挥最大优势,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数据的综合利用力度。统筹“试运行”期间的监管主体、维护节点,开展普老养老专项行动,优化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量化具体指标,科学评定等级,补短板强弱项,打造更多养老的示范样本,力求服务运维“不断档”“不打烊”。要分区、分级、分步骤推进老龄事业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大养老服务力度,利用老年大学、社区讲堂、农家书屋等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要持续扩大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机构服务水平和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安全感满意度,在规范监管中增强服务底气信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举社会磅礴伟力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保驾护航,在遵循老龄事业“路线图”中持续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共同打造和谐稳定幸福的美好家园。
 

  念好“养老经”才能“都挺好”

  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当你老了,谁来养老?成为躲不过、逃不开的重大问题。电视连续剧《都挺好》,剧情围绕着父亲苏大强何处安养这一中心话题展开,大家不禁发问如何养老才能“都挺好”?面对“人口红利”的衰竭、“未富先老”的压力,我们要在保障、供应、创新上同步发力,更加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加强保障,构筑养老体系三大支撑。老有所养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党和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所追求的目标。要构建养老保险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农保、城镇居民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鼓励企业和个人缴纳企业(职业)年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障的补充。不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为老年人群体“输血”。要实行福利补贴制度。落实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活困难老人养老补贴制度、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等,使特殊老年群体得到关爱。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特困老年人实行政府供养,对农村“三无”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老人集中供养。

  多元供应,推广养老服务三大模式。“教子垂芳,荣亲养老”。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纵观难以避免的“空巢老人”“随迁老人”,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足以解决养老问题,急切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汇聚社会合力。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要倡导子女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常回家看看”。对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应有精神上的关怀。要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引导老年人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专业的医疗和生活服务。组织社会敬老团体、志愿者开展老年人关爱行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要以社区养老为方向。把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引进养老机构,开辟托老所、日间照料室、“老人饭桌”等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家政、送餐、家庭医生等服务。

  改革创新,实现养老发展三大融合。“银发社会”既带来新的挑战,也蕴含新的机遇。以创新为引领,深化放管服改革,必将极大缓解老龄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潜力。要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发展相融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等6项措施。要推进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相融合。要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开发更精细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的服务机构,带动养老和旅游业发展。要推进养老服务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引导城市资金、村集体、农村能人等投资建设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为农村乃至城镇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多渠道保障,多主体服务,多方面融合,多平台推进,念好“养老经”,让老年人过得“都挺好”。
 

  爱暖桑榆 情寄夕阳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老有所养”、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养老工作合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框架体系,明确工作机制和部门责任分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安排目标任务,形成民政、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各类养老服务主体进入养老领域的“门槛”标准,规范各类主体从事养老服务的行为准则,完善监管措施,为“老有所养”奠定良好制度基础。要坚持绩效考核与养老工作挂钩,激励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创先争优,推动养老工作健康开展。

  培育多元主体,满足多元养老需求。积极支持各类养老主体发展,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要增加养老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和适老项目改造工作,推进道路、小区、住房等无障碍规划和适老化改造;逐步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数额,提高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养老能力和购买服务能力。要积极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各类养老机构服务行为,确保养老机构合法经营、健康运行。要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满足社区养老需求。要健全医养结合机制,推动医养服务有效衔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符合条件的老人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补齐养老服务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解决好养老服务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等问题,逐渐实现统一安排、统一规划、统一使用,提高养老资源和服务设施利用效率。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符合乡情民意的多种形式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要注重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经济困难家庭老人等重点老年人群的养老权益保障,确保他们能够享受普惠型的养老服务。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就一定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好更幸福的晚年。
 

  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无惧时光,从容优雅地老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完善制度保障,让养老服务更有份量。“无规矩,不成方圆。”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制度“含金量”是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的有效保障。一方面要“稳”字当头,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制定相应的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净化养老服务行业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在“精准”养老服务上下功夫。

  导入“智慧”元素,让养老服务更有容量。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化”特色养老服务的加入,为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要在养老服务行业导入多元的“智慧”元素,进一步推动智慧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既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接,又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

  注入人文关怀,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人喜欢“孤独终老”,当我们步履蹒跚,睡眼昏沉的时候,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情感关爱和精神慰藉。因此,在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同时,应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日常沟通和交流,鼓励温情的居家、社区和互助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养老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只有多方合力,戮力同心,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浓厚的人文关怀、多元的“智慧”元素,养老服务才会更有份量、质量、容量,也更贴心更有“人情味”,每一个人才有可能无忧无虑,坦然拥抱“夕阳红”。这既是全社会共同的美好夙愿,也是养老事业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所在。
 

  信息稿:

  XX市扩面深化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

  为加强养老服务基本民生保障,XX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融入长三角为契机,坚持扩面深化,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全力支持家庭养老,积极拓展农村养老,让老年人共享养老服务业发展成果。

  在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借助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短板,并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2019—2020年)》,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8件民生实事。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共计200余个。

  在支持家庭养老方面,全力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家庭发展嵌入式家庭照护机构,科学界定范围、服务设施类型、服务质量保障条件、服务内容、服务队伍、监管手段和政府补贴政策,对考评验收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新增照护床位建设补助、床位运营补贴和日间照料机构补贴等。

  在拓展农村养老方面,依托农村基层组织、老年协会、志愿者,构建探视走访、居家养老互助服务、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住养和照护服务“三个网络”,推进农村留守老年人探视走访、联系人登记、赡养协议签订“三项制度”落实,建立为老服务走访机制,依托全国“三留守”信息管理系统和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7000余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将探视走访、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基层网格化管理。
 

  经验材料:

  “四方合约”破解农村“养老难”

  针对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年人缺少生活照料,安全隐患较多的养老难题。XX县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引导和组织村委会、村老协、老年人、志愿者“四方”签订《助老巡访爱心合约》,帮助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用小成本投入、大社会效益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获得群众广泛点赞。

  一份合约、四方权责,架起“连心桥”。XX县总人口43.75万,60岁以上老年人7.47万,占比17.07%,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农村养老以分散居家为主,安全问题突出。XX县针对这一养老难题,顺势而为推出“四方合约”助老巡访服务,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村委会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保障。村老协负责建立和管理老年人台账,因地制宜为每个村民小组推选1名以上志愿者作为助老巡访员,组织开展助老巡访工作,并补助巡访员每人每月10元电话费;老年人承诺向助老巡访员提供真实信息,平时以礼相待,做到客观评价;助老巡访员按照要求开展巡访服务。

  两次巡访、三项关爱,服务“一站式”。大力弘扬孝亲敬老,淳化社会风气,拓展村级老协职能,变“老协”为“协老”,建立完善助老巡访工作机制,规范制度上墙、并对外公示公开。助老巡访员佩戴证件开展巡访,每周上门察看和电话巡访分别不少于2次,结合每名老人的健康状况,对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代买粮、油、菜生活物资,代办证照证件、应急送医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安全隐患排查、爱心陪伴、助老帮扶等方面的关爱服务送到家,提升留守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同时也能让其子女免除后顾之忧,放心外出务工挣钱。

  一个中心、N个场所,空巢“不寂寞”。针对留守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精神孤寂的痛点难点,采取生活问题居家解决,文化需求和健康问题集中解决的“分散+集中”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四方合约”明确:村委会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各村民小组建立互助养老活动点,交由村老协管理使用,每周至少1次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文化活动、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集中服务,助老巡访员配合做好宣传、陪伴和接送残疾老人等工作。“四方合约”推行以来,全县57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了这项服务,344名助老巡访员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孝、什么是爱,也让更多人知道,孝亲敬老换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经验材料:

  打造老干部“文化养老”精神家园

  近年来,XX县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以提高老干部教育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依托老年大学主阵地,大力推行“文化养老”模式,不断为老干部精神生活“充电加油”,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方共建,筑好老干部“文化舞台”。一是共建文化阵地。坚持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四就近”原则,加强老年大学与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305个党群服务中心、7个红色驿站共建共用,整合全县322个远教站点、县乡村三级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红色大讲堂”、读书打卡、围棋比赛、送学上门等活动,确保老干部学习活动“一个都不少”。二是共建师资队伍。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老年大学“文化养老”的根本,采取根据专业选一批、开展比赛挑一批、教育培训育一批、高等院校聘一批等“四个一批”方式,选聘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离退休教师、在岗名师、专业人才等16人到老年大学任教。组织教师赴域外参观学习,开展交流研讨活动11次,不断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给予优秀教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三是共建工作机制。建立“五老”志愿服务制度,依托各级关工委组织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每季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帮困助学、进监帮教、网吧义务监督等关爱活动1次以上。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主动与涉老部门加强沟通交流,每季度召开各涉老组织归属管理机构联席会议1次,形成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人才互助、利益互惠的联动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式服务,激发老干部“文化活力”。一是提供“菜单式”项目服务。推出“文化养老”服务自选菜单,向社会公布老干部服务需求种类、需要志愿者人数、服务地点等信息,组建红色先锋、绿色环保、蓝色互助、橙色老人、青色便民、黄色暖心等6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从菜单中选择服务内容,积极参与“传承文化,暖心服务”“心手相牵,夕阳更红”等活动,有效化解“文化养老”服务供需脱节矛盾。二是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对因病卧床不起、遭受自然灾害等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在“菜单式”服务的基础上,安排所辖村(社区)党员干部驻点跟踪服务,积极为其提供学习、生活便利服务,主动与其谈心谈话、分享奇闻趣事,协调解决问题23个。三是提供“帮扶式”温暖服务。制定“文化养老”积分办法,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文化养老,结对帮扶”活动,每次服务1个小时积1分,积分结果与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挂钩。如需要在工作日被照顾的老干部,由所辖村(社区)联系并安排志愿者提供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老干部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全州镇各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老干部提供送学、送教、送温暖等服务158人次。

  三课联动,增强老干部“文化自信”。一是优化“需求课堂”。整合老年大学资源优势,从最早开设的文学、历史、书法、国画课程,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民族舞、养生保健、心理辅导等课程,再到与时俱进增设的旗袍走秀、摄影、剪纸等课程,实现课程设计科学化、现代化、时尚化,让老干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尽情地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养成高雅气质,适应社会发展。二是丰富“特长课堂”。抢抓节日机遇,结合老干部自身优势和特点,为老干部量身定制“特长课堂”。每年“七·一”建党节组织老年大学艺术团参加文艺汇演,为党的生日送祝福。重阳节、国庆节组织摄影班、诗词班等学员到郊区采风,用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和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歌颂全州的大好河山。春节前组织书画班、剪纸班义务为村(居)民写春联、剪“福”字,增强老干部“老有所为”的自豪感。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年大学通过书画、剪纸等形式凝聚战疫力量,参展作品200余件,在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站上发表诗词60余首,在中华剪纸专栏上发表剪纸210余幅。三是融入“社会课堂”。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好用活全州湘江战役纪念设施,2020年以来,组织老干部开展党史修志、“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走长征路等活动17场次。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鼓励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技术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收集“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等工作建议130余条,开展法律援助、理论义务宣讲等活动56场次。
 

  表态发言:

  扛起责任、狠抓落实,在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民政力量

  民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养老服务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要求来做好工作,扛起责任,着力推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贯彻实施,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抓分工任务的落实。按照职责任务的分工,加快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养老服务推进会议,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国务院文件进行动员部署。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政策措施。

  二是抓横向的部门联动。落实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召集部门的作用,牵头制定年度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来推动任务的落实。明确每个部门负责什么,什么时间能够落实到位,采取定期调度机制,不断推动任务落实、效果落地。

  三是抓对地方督促指导。跟踪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推动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调研报告:

  北京养老服务要破解五大难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总体要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北京市养老工作从打基础阶段转变到谋发展阶段,需要把握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推动养老服务向着更高质量、更为均衡的目标发展。

  一、超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城市养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保基本、优体系、通堵点、强管理”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和体系。

  (一)保基本。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不断完善。发放养老助残卡,确保符合要求的老年人便捷精准享受社会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优惠等政策与服务。2017年10月16日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实现京津冀异地刷卡支付,在异地养老的京籍老人同时享受异地养老补贴。出台全国首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等,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津贴制度,为发放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提供政策依据。

  (二)优体系。“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为解决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北京市近些年着力构建“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从无到有建设297个养老照料中心、1005家养老服务驿站,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0.8万张,养老服务商超过2万家。

  (三)通堵点。探索破解养老服务“堵点”的相关路径。出台关于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开展养老护理职业体系改革试点,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实施新建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等系列办法。

  (四)强管理。加速推动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2019年发布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系列规范》(即“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涵盖了居家养老服务中普遍涉及的助餐、助医、助洁、康复等服务。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监管,出台全国首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属地监管责任。2019年率先在全国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及实施细则》,为提升养老行业诚信自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养老服务亟待突破的五大困境

  (一)监管之困。监管机制面临新症旧疾双重挑战。一是监管新症。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备案制后,未强制要求在其他部门注册的养老机构到民政部门备案,同时,市级和区级民政部门信息互通滞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注册、监管信息互通不畅,导致民政部门对新成立的养老服务机构信息不能及时掌握,事中事后监管难度加大。另外,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新冠疫情的重点防控领域和场所,“应急”监管措施如何转为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平时”监管机制是亟须研究的重点。二是监管旧疾。养老服务机构面临多头监管,不同监管部门的检查要求不同,相关政策制度也不尽一致,影响了监管的规范化和权威性。

  (二)标准之困。养老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与实际脱节。北京市从2014年开始陆续发布多项养老服务相关地方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据调研,养老服务标准仍存在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将以往针对服务机构的建设要求和标准搬到养老服务业,会出现针对性不足、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情况。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落实相关标准方面也存在困难,如缺乏政府指导意见而忽视推荐性标准;缺乏地区政府的配套支持而难以落实标准;行业标准在短期内更新换代提高了改建成本等。

  (三)用地之困。养老用地政策不明确、难落实。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养老的规划不明确。国家已明确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但要具体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各类型养老服务,尚缺乏对用地规模、标准、布局及建设规范的具体规划,存在集体建设用地布局零散、建设无序、效率低下等问题,既不利于统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结构,也不利于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二是腾退空间优先发展养老的政策难落实。北京市“疏整促”专项行动腾退空间优先用于养老的政策面临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而无法落地的瓶颈,如存在部分存量建筑消防审批难过关,“一事一议”文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失去效力等问题。

  (四)活力之困。市场活力尚未有效激发。探索养老服务盈利模式的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养老服务业可推广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缺乏龙头示范效应,疫情期间行业发展雪上加霜,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市场,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锐减的困境,养老服务业可持续经营面临挑战。有些养老服务机构为维持生存及可持续运营,尝试拓展服务对象和内容,探索全年龄人口的资源共享式经营模式,但面临政策限制与风险。如养老驿站的便利性使得全托长期护理成为盈利点,但目前驿站日间托养和短期照料的定位,影响驿站继续市场化。又如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老年人及其他年龄人口提供外卖餐饮服务时,虽受社区居民欢迎,但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未出台养老机构外送食品的管理规定,在卫生标准、纳税标准及营业执照方面缺乏监管与许可。此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脆弱。当前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标准化未成气候,市场对养老服务机构认可度相对较低。如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的建设常遭遇社区居民的反对,认为“小区里面建养老院会占用公共资源和空间,影响居民生活”,养老服务机构亟须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争取社区居民接纳,才有机会深耕社区,但是很多街道和社区因为资金、人员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在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受限。

  (五)管理之困。管理部门职责模糊、整合不够。养老服务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往往各自为政,政策空白或管理夹缝地带较多。如经营或承接适老化改造任务的企业反映,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对适老化业务“哪个都管又哪个都不管”,“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好了,但是路面不适老”,企业无法有效联系到能够提供适老化改造资金支持的部门,也无法明确负责验收监管的部门,更无法与开展专业化配套的部门协调工作。管理部门与企业、消费者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平台,信息不对称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成本,政、企、消费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三、开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需要深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战略对养老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另外,“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养老服务面临超少子化和深度老龄化共存的形势。北京市已处于超低生育水平接近30年,处于超少子化社会20年。预测发现,“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常住出生人口将继续下降,北京市将在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2031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面对新时代养老服务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一)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效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养老服务实践中,一是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养老服务实时监管。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跨部门互联互通,审批文件、监管文件等相关数据归集与共享,对养老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全流程实时监管,实时获得养老服务的绩效反馈,降低跨部门调度、审批、监管、评估成本,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供给品质。二是推动数据信息标准化,消除养老服务“信息孤岛”。建立政、企、消费者数字化对接平台,将市场反馈信息和公众需求信息等及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决策,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水平,做到企业有什么困难、群众有什么急盼,都看得见、看得准,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出台雪中送炭的优惠政策。针对养老服务的新情况新需求,如老年人线上娱乐、社交、消费习惯养成,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需求增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新冠疫情期间作用凸显等,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举措,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根据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供给,加快“互联网+养老”信息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二)以社区治理引领养老服务方向。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融入社区治理,基层政府和组织以引导者、协调者与监督者的身份,鼓励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融入社区治理,将养老服务理念从“以个人服务为中心”转变为“以社区平台服务为中心”。一方面盘活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协同治理能力,缔结养老联合共同体;另一方面提高机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赢得社区居民对机构的接纳与信任。可将为老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社区治理评估体系,通过刚性预期目标和措施安排,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营商环境,让全社会建立起养老责任社会化、养老服务社区化的共识,为养老服务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三)以产业融合激发养老服务活力。建立老年技术创新平台,激发老龄产业活力。依靠创新平台,通过衰老理论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建立支持老龄科技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标准体系,促进形成为老、适老、助老、养老的产品开发协同机制,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的创新链条,发展健康食品业、保健品业、健身业、健康信息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健康产品批发零售业、医药制造业、健康管理业等产业,打造健康产品全产业链展示中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四)以政策保障释放养老服务潜能。完善养老服务用地支持政策。一是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制定农村养老服务用地规划。结合2019年12月印发的《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出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标准与布局原则,统筹并详细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规划方案,促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出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试点方案。二是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盘活存量空间投入养老领域。在腾退空间方面,应摸清底数、做好分类,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制定腾退空间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规划与政策措施;在利用现有闲置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改造为养老设施方面,建立多个部门联席审批、验收机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便利服务”;在通过招拍挂方式供应养老用地方面,一方面要确保公平、公正,鼓励多个市场主体竞争和参与,另一方面要将养老产业类型、服务标准或相关竞争主体从事养老领域的经历作为土地供应前置条件,避免有些竞争主体资金虽然雄厚,竞得土地但又无能力运营,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以上即为《【遴选高频考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遴选高频考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

遴选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关注微信公众号号

橙橙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