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9965016898
遴选公选考试网
【西藏遴选热点】生态环境保护由遴选公选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遴选公选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lxgwyks),微信回复"资料"免费下载遴选考试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一、热点链接
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6月15日上午,区党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我区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与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发挥西藏大学等区内高校作用,加大西藏绿色能源领域科研力度和专业人才培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西藏力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积极保护、有所作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二、命题预测
1.结合给定材料,概括A市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做法(300字)。
2.材料1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实际,就A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400字)。
3.近日,西藏自治区拟召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请H市作经验交流。结合给定材料5,请你撰写会议方案(400字)。
4.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在近期组织开展全区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请谈谈你的工作思路(300字)。
5.西藏自治区政府要召开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推进大会,会前已经对A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区通报,A市将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请你草拟一份发言稿(1000字)。
6. A市拟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B县要在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撰写一份经验交流材料(1000字)。
7.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指出:“要站在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高度,积极保护,有所作为,切实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请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1200字)。
三、理论原点
★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
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整体文明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矛盾,确保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发挥独特功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一步步成为现实。
二是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恩格斯曾经说道:“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将会自食后果。只有让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适应自然的规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三是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完成第一要务的重点领域和有力抓手,为党切实担当起新时期执政兴国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绿色发展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的目标取向,更丰富了中国梦的伟大蓝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是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尽管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还自然于宁静、和谐、美丽,这句富有诗意的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2.面向绿色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论述中,可以提炼出四大核心理念:
一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历史上有许多文明古国,都是因为遭受生态破坏而导致文明衰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系,更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才能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后再以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而是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良好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人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怎么能正常生存下去呢?所以人和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终将影响人类的命运。这也告诉我们,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顾此失彼。由一个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经济在发展,环境在污染,我国已经在发展与污染中徘徊了很多年。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固然有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生活习惯尚未形成等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开发资源轻科学统筹规划。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把它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去治理。所以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重要论述
1.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论和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做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5.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取得进展
1.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2.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我国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3.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6.7%。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比2016年减少71%。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4.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推动评估和勘界定标。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先后组织命名三批共17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实施,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6.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取得于我有利成果,成立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对策措施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2.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到2020年年底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增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针对夏秋季和秋冬季分别以臭氧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精准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3.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环评审批与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基建。
4.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考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改善要求,兼顾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运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修订,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5.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积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6.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四、地方实践
★理论渊源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根植于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1.西藏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脆弱敏感,自我维持和恢复能力差,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大。近50年来,青藏高原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态度。
2.西藏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要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向好。就内部条件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才有更充实的动力、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从外部条件而言,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边境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敏感脆弱。保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才能为固边兴边提供良好环境,为我国和平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3.西藏工作的落脚点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又能创造经济财富,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是加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西藏各族群众的必然选择。
★主要成就
2021年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1.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战略部署和系统安排;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严格要求各地各部门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重要学习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生态文明教育逐步形成常态,新发展理念不断厚植于心、笃定于行;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成立以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的区党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出台《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作出了把西藏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及时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初步构建了一套权责清晰、责任具体、对象明确、跟踪问效的监督体系。
2.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强。深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121.5亿元,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确定的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地保护、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完成规划自评估。拉萨市获得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奖补资金10亿元。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和消除“无树村、无树户”行动,全区有条件的1079个“无树村”、10.4万户“无树户”全部完成消除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14%。稳妥推动特困片区易地扶贫搬迁、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排118.18亿元,实施5261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修编《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国家级11个),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居全国首位。完成珠峰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连续3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实现自然保护区内焦点问题数量、面积“双降低”。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订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建立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机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生态环境政策和碳汇经济研究,启动生态资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立足全区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支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净土健康、天然饮用水等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3.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蓝天保卫战成绩斐然。制订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突出沙尘、扬尘、机动车、煨桑、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控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全力实施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柴油车注册登记环节环保查验全覆盖,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严格实行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去煤化、电气化和居民传统能源消费替代,清洁能源电力装机比达88%。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PM10、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降低40%、50%,沙尘天气大幅减少,2019年拉萨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碧水保卫战成果丰硕。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实施102个城镇集中式和3300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划定13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全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8座,在建71座,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94%。设立五级河(湖)长1.4万余名,累计巡河(湖)6.1万余次。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加强城市水系建设和农村河塘沟渠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雅砻河、年楚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工程,启动27个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264座加油站、1123个地下油罐完成双层罐防渗改造。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持续开展珠峰清洁行动,全面清理整治登山和景区垃圾,珠峰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实施“白色污染”治理攻坚战,落实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美丽西藏“三整治三提升”和环境大整治行动,拉萨、日喀则纳入国家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76%。深入推进固体废物监管专项行动,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92%。全面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63%。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任务全面落实,化肥农药保持零增长。
4.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统筹落实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全区74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进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暨“三线一单”编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资源承载力管控,将自然生态系统扰动控制在国土面积的0.5%以内。严把环境准入关,“三高”项目保持零引进。严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划定矿产资源禁止开发区和水力资源禁止开发河段,旅游资源开发秩序更加规范。全面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政策。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持续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各类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综合补偿机制。生态岗位增加到66.7万个,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人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获得更多“绿色红利”。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林芝市、昌都市,巴宜区、亚东县、当雄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共命名自治区级生态县22个、生态乡镇269个、生态村3087个。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考核机制。连续5年开展全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累计兑现考核奖励资金3.692亿元。配合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区开展督察,45项整改任务按照序时要求有序推进。自治区本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全覆盖。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线索追责问责83人。完成自治区级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5.绿色生态文化涵养发展。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出台《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暨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完成“十二五”25个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鼓励群众使用节能环保高效产品。拉萨、日喀则市纳入国家垃圾强制分类试点。投放新能源公交车489辆,使用替代燃料出租车2134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22世界水日”“节能低碳宣传周”等宣传活动中,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寺庙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推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意见》,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下步举措
1.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资源开发监管,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支持公益诉讼。
2.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深入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探索建立林(草)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加大水资源和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3.找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价值转换路径、生产生活方式,走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4.进一步完善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绿色金融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完善群众受益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体制机制。
五、素材积累
名言金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环境就是生命,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也是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贡献。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拥有最清澈的水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绝大部分区域依旧是原生状态。但是,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脆弱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保护好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
夏山如碧,姹紫嫣红。人们在绿水青山、公园绿地中流连忘返,尽情地感受着祖国各地的盎然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到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提升,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时牵挂在习近平总书记心头。在繁花似锦的之江大地,要求“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绿意盎然的三秦大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山峦叠翠的三晋大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历经“压力测试”、绿色发展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这些重要指示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绿色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如今,要抓住生态环境质量这个关键,创新发展思路,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选好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就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在“诗意栖居”中共享民生福祉、共创美好未来。
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从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到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时间,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中国建设不是求表面光鲜,而要致力于固本培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让人们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幸福地生活。我们应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地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美丽中国建设蓝图,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锚定目标,万众一心,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举一纲而万目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容丝毫松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将持续加强总体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以刚性约束倒逼习惯养成,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新时代的生态环境治理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强调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相信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一定能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神州处处就必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新时代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能把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又全面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党和政府层面的制度和保障,更需要你我他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是我们每一个西藏人民应尽的义务和努力的方向。现在的西藏,每个公民,都在自觉践行着“节粮爱粮”的优良作风,日常做到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到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心里,未来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西藏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大作文框架:
把绿色写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上
促进“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增长”。
创造“绿色财富”,提升“绿色福利”。
履行“绿色责任”,作出“绿色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须树立底线思维
守护空间底线。
维护发展底线。
呵护民生底线。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西藏
以绿色规划为引领,打造“绿色格局”。
以绿色转型为动力,提升“绿色实力”。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
以绿色生活为导向,增进“绿色福祉”。
生态建设“绿色谱系”
用好执法“杀手锏”,构筑监管“防火墙”。
用好治理“组合拳”,构筑制度“防波堤”。
开展保护“攻坚战”,构筑绿色“防护林”。
践行生态文明 守护绿水青山
转变思想、压实责任,抓好督促监管。
把握重点、细化安排,推动环境美化。
拓宽思路、注重民生,带动群众增收。
讲话稿框架:
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一、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
二、问题导向,压实责任,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坚守底线,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的根基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二、努力走好西藏特色绿色发展路子
三、创新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准确把握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综合施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新辉煌
三、下大力完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经验交流材料框架:
在全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一、坚持统筹协调,构建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
二、坚持科学治污,构建绿色发展的治理体系
三、坚持科技引领,构建平台管控的指挥体系
四、坚持铁腕治污,构建督查执法的监管体系
生态环保工作要守住底线
——在全区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底线。
二是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守住环保法律底线。
三是始终坚持层级管理,守住制度规范底线。
四是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守住廉洁从政底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共筑美丽宜居家园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一、抓好顶层设计,坚持守护净土
二、抓好生态保护,留住碧水蓝天
三、抓好资源利用,打造生态产业
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增强生态安全保护意识
三、全面整改督察反馈问题
简报框架: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西藏
一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永葆生态为民本色。
二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绘就美丽西藏底色。
三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擦亮全面小康成色。
调研报告框架:
关于促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西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做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编制实施。
二是突出保护优先,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三是加强监管治理,落实生态环保政策。
二、当前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足与问题
第一,基础建设的时代性需要提升。
第二,政策措施的系统性亟须完善。
第三,区域发展的自主性有待增强。
三、促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通用航空促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二)强化政策保障推动西藏“生态脱贫”
(三)保护生态资源服务西藏协调发展
六、范文赏析
大作文:
践行“两山”理念 坚决守护好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藏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西藏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西藏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根本途径,绿色低碳发展就是由原来的资源粗犷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发展的转变。西藏发展决不能走资源粗犷型发展的老路,必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为发展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生物、盐湖绿色循环等特色产业,使绿色发展成为西藏发展的品牌标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青藏高原冰川融化、草畜矛盾、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所在。要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地上地下、陆空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既要维护好西藏人民放牧、耕种权利,又要防止过度放牧、草原退化问题;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丰富优势合理开发,又要加大水资源保护,防治水土流失。擦亮西藏生态名片,让绿水青山、冰山草原成为西藏永远的代名词。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践行“两山”理念,必须要靠最严格的制度去约束,最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要加快推进和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深化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倡导全民遵法,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西藏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要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环保督察和考核问责为导向,形成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确保雪域高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贯穿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大美生物多样、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大美青藏高原。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西藏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高原生态、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西藏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源源不竭的“绿色动力”。
持续推进美丽西藏建设,要坚持并巩固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要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抓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多谋绿色发展、善做绿色文章,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致富靠山。要努力营造公众积极参与的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西藏人人有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持续推进美丽西藏建设,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突出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力度、集中攻坚,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白色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把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好。要把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路径,加大环保督察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问责,形成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确保雪域高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持续推进美丽西藏建设,要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找差距、解难题、抓落实,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保护优先、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注重依法监管、推进全民共治,持续深入实施蓝天好水净土三大行动。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以健全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强有力的措施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雪域高原铺开一幅充满希望、鼓舞人心的美丽西藏新画卷。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最基础的是要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宣传贯彻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讲好生态文明故事,提升生态文化自信,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美好家园成为共识。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建筑、绿色能源、洁净居住、绿色出行成为高原最美风景线。要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雪域高原播洒生态文明的种子,营造时时、处处、事事把生态文明置顶的良好氛围。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最关键的是要坚持走科技发展道路,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硬实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积累雄厚、学科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青藏高原科技队伍。要深入推进科学考察工作,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眼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课题,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要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最核心的是要坚定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要坚持走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集约的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培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等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挥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优势,让旅游业成为实现绿色增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要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改善民生,完善补偿方式,让人民群众端稳“生态饭碗”,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把雪域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经验交流材料:
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
——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X年X月X日)
XXX
近年来,阿里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坚实屏障,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实现高水平保护,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阿里地区始终把生态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以来,使用专项资金4500万元,进行噶尔县重点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狮泉河镇流域治理、狮泉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线调查、狮泉河上游革吉县县城段河道综合整治、狮泉河流域朗久河沿线水源涵养区工程建设,已完成项目总投资的65%;完成狮泉河镇周边生态修复工程、阿里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提标改造项目、狮泉河流域地下水砷超标调研项目前期工作。
牵头开展“绿盾”2017-2019自然保护区问题点位复查工作,完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8个问题点位复查和整改;完成2020年5个遥感监测点位实地核查。向地区发改委申报21个生态环保项目,总投资15亿元;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申报5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三级监测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并配合自治区“三线一单”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完成阿里地区“三线一单”初步成果编制和意见反馈工作,一批涉及地区长足发展的建设项目、产业园区和高海拔搬迁安置点等重要点位纳入重点管控单元。
二、增强生态安全保护意识
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阿里地区结合实际制发《阿里地区202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方案》,在《中国生态文明》和《西藏日报》刊发文章,充分利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即时、实时、全时的特点,坚持每天推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信息,宣传阿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法。
为全面展示美丽阿里建设成效,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地区生态环境局丰富宣传形式,通过联合共青团阿里地区委员会举办“低碳减排,绿色生活”骑行活动;打造宣传长廊、悬挂横幅标语;邀请领导、学生、群众等实地参观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医废处置中心及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牧区等,营造关爱、珍惜、保护美好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整改督察反馈问题
2020年以来,阿里地区坚持把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对标《整改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时限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落实。阿里地区主要领导先后召开会议10余次,作出批示指示5次,对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反馈涉及全地区的33个问题及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赴阿日常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订整改方案,提出整改要求,着力推动落实。
阿里地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七县开展重点工作自查考评,亲赴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点位,现场核查整改落实情况;积极配合西部环境监察专员办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日常督察。
此外,还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传播平台,持续开展整改问题跟踪报道,提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使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问题整改进度和整改成效。
简报: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西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美丽西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西藏生态保护工作关系社会大局、民生改善、人民幸福。一直以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为西藏的持续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生态根基。
一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永葆生态为民本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为政之本在于为民。西藏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目前,西藏七市(地)空气环境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12.14%、45.9%,湿地面积达到652.9万公顷。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强。近年来,西藏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防沙治沙工程、“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西藏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的生态成为西藏发展的最大底气,成为西藏百姓健康幸福的有力保障。生态红利进一步释放。西藏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落实各类生态补偿政策和推进特困片区易地扶贫搬迁、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工作,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牧”等举措,让高原生态释放更高价值,让“绿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绘就美丽西藏底色。新时代,西藏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要求西藏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严守底线,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严把环境准入关,持续做到“三高”项目保持零引进,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新技术、新平台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发展之基,凭借飞播种树、科技培植等方式,高质量完成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目标,高效率完成高海拔种植、干旱沙漠地绿化等艰巨任务;绿色引领,强化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凭借高原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风能等资源,不断开发建设光伏电站、风电场,实施"金太阳"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大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共享单车投放力度,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潮流,让西藏的蓝天碧水成为其发展的底色。
三是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擦亮全面小康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为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西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引导群众树立新发展理念,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成为社会共识,从而全面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完善环境监管与治理体系,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长效机制,严守生态发展底线,不断提高西藏生态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实施生态工程、培育生态经济,不断释放生态价值,发挥科技支撑和新业态的”锦上添花”作用,让绿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以“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良好的生态推动兴边富民,共建绿色幸福家园……如今,西藏群众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达97.3%,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道路上,西藏各族群众也定会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如今,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总体趋好,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为圆满交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答卷而努力奋斗!
以上即为《【西藏遴选热点】生态环境保护》全文,更多遴选公选招考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遴选公选考试交流QQ群812635278,并关注遴选公选考试网。
关键词:西藏遴选热点
手机扫码查看或分享本文